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

隨筆 2: 華文

華文。它雖然不是全球通用的語言,卻是最多人使用的語言。我把它掌握得不怎麽好,同樣的時間英文我可以寫出雙倍的字數。盡管如此,我還是爲我懂得華文感到驕傲。

來到這兒我覺得最新鮮的事是對越南的認識。咱們獎學金獲得者當中的共同點除了是懂英文之外,就是我們都和中華文化多少都有點聯系。之前對越南的印象不多也不深,來新加坡這趟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了。我這與他們交談後才發現,原來越南語是受華文及法語的影響進而演變出來的。因此雖然發音有點差異,越南語裏其實也包含漢字。例如我有個朋友叫“Nguyen Huong Xuan”, 華語名則是“阮香春”。可惜經過洋人改革後,越南語全以拼音書寫,其中的漢字就只能在人們的記憶中尋找了。這件事讓我更能領悟到中華文化在亞洲裏那麽深遠的影響。

可惜的是,這麽一個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語言和文化似乎被一些社會看輕了。在馬來西亞大多沒進入華校的華裔子弟都不會書寫及閱讀華文,挺多會口頭上交談時使用而已。印尼與1960年代對華族作出的歧視和暴行更是證明了這一點。我班上就有這麽一個印尼華人,取的是印尼名字,說的也是印尼話,他對華文的認識就只有自己的華文名字。這還不是當代政府所逼出來的嗎?馬來群島的居民自尊挺強的,對自己的文化特別驕傲。

或許是失去認識華文這機會的關系吧,我也是如此。從小我的祖父母及爸媽對我說的都是華文,長期下來我就一句潮州話都聽不懂了。真是可惜。

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隨筆 1: 新来到

時光如流水,我還沒回神過來,兩個星期就已從新學年逝去,我也已兩個月沒回家了……

老實說,我來這兒就像一場夢,好像我一覺醒來又要回到馬來西亞上中四似的。回首看看,來到新加坡的這兩個月裏新體驗還真不少。交際廣了,文化交流也多了。剛開始了解我們之間的差異時我還挺驚奇的。或許是少見多怪吧,這些近距離交流可不是旅行就能體驗到的。這真是邁入我人生中的一個新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