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现实课题”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现实课题”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2年10月7日星期日

隨筆22: 社會與個人

近來讀了一本書《House Rules》,其作者以描寫家庭糾紛、感情事物而成名,而這本書更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書中說的是一個家中有 Asperger's Syndrome (自閉症的一種)患者的家庭。父親因爲無法忍受照顧他那“問題兒子”的壓力而離去;弟弟因爲有他這麽一位哥哥而被朋友嫌棄。只有母親始終對他不離不棄,想盡辦法讓他過正常的生活。

書中有提過懷疑男主角 Jacob 是注射含水銀的疫苗後引發自閉症的。若事實的確如此那就太可惜了;母親因照顧他而精疲力盡,弟弟因少了關愛而偷偷闖入他人住家,企圖從觀察他人生活尋求心靈上的慰籍。我常在想,要是屋主發現了心裏肯定會做出最壞的假設,母親知道了要是不分青紅皂白便把他打罵一頓,問題自然解決不了。問題少年就是這樣來的。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自閉者的想法,也讓我認識了自己。據知自閉者無法以他人角度看待一個問題,而其世界黑白分明,灰色地帶並不存在。其實,在衆人眼中的“瘋子”只不過有與衆不同的思想。裏頭也有提過一個自閉者協會代表說:“爲什麽與衆不同就是反常?爲何說話時正視對方是禮貌而不是無禮的表現(自閉者不喜歡這麽做)?爲何大衆認同的就是正常的,少數認同的就歸爲反常?”

這句話讓我沈思了好久。

的確,個人構成了社會,社會塑造了個人。總部明白爲何西方同學之間的欺淩特別常見,還是我僅接觸到少許文章而以偏概全?青少年被社會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從一部電影“Freedom Writers”中發現美國問題少年大多是得不到社會的諒解而自甘墮落,再加上朋友的影響就開始了惡性循環,校風逐漸敗壞,進而影響更多同學。社會的認同曾經是對錯的衡量標准——絕大多數人不會贊同道德淪喪的人吧。要在社會生存就要改正自己,重新融入。可是現在社會越來越複雜,對與錯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衆人認同的也未必是正確的。

上幾天有幾位天主教朋友在面子書上談論同性戀課題;有一位同齡女生竟然發表了含嚴重歧視的評論,她年紀輕輕就把宗教的教誨扭曲得不成形,可見她對此課題了解不深,但錯誤觀念已深植締固,把我嚇壞了。要是世界上多一些這種思想,猶太人大屠殺這種事就變成“正確”的事了。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和知識的培養是刻不容緩的事,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灰色地帶中的問題待人正視,世界在縮小的當兒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究竟縮小還是增加了就看個人的行動了。

2012年10月3日星期三

傻跟笨的定义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名为〈傻姑娘与怪老树〉的话剧。话剧主要谈一个拥有多病的年长者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家庭成员的心理。家人怎么对年长者向来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人民年年都会讨论。可是,吸引我的并不是对这个问题的见解,而是话剧中的另一个,比较不受重视的一个问题-- 话剧中有一个人物说:“你看,他每天都在问一些问题,不是傻,就是笨。”
为什么问很多问题的人不是傻,就是笨?
似乎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对“聪明”的定义,就是默默接受眼前的一切,不要反坑,不要质疑。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你只要接受就可以了。你只要硬硬背下一叠又一叠的资料,就可以考到高分。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听讲。问题多多的学生,往往都会被归类为问题学生。
其实,我觉得好奇,是我们一生出来就有的。就连动物,都会探索,都会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而为什么我们偏偏要反其道而行呢?

***

不要再剥夺孩子们探索的机会了。让他们自由自在的在世界飞翔吧。要不然,至少在他们发现自己被捆绑在这个疯狂世界里,让他们体验自由的滋味。

这个版本的《疯狂世界》,我一直都很喜欢。

2012年8月4日星期六

隨筆 14: 勵瘦

我常到雅虎新聞網閱讀世界大大小小的奇聞,近來讀到了一篇令人吃驚的文章,說的是勵瘦族的事迹。

這些勵瘦族以“瘦”爲榮;不是正常健康的苗條,而是幹枯如柴的瘦。他們設立網站,分享名模的照片,還互相鼓勵不要進食,一個星期三餐只吃蘋果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每次“破戒”了,就要懲罰自己,引發嘔吐,直到胃裏空了才滿意。大人要糟蹋自己的身體是自己的責任,更可惡的是他們連在籍中學生也拉下水 —— 新加坡少女們也不例外。近來不少學生被家長發現沈溺于“勵瘦”活動,極力搶救,有的卻太遲了,被告知極有可能不育,此時才後悔。

我讀了不禁感到吃驚,這些微博、網站對人類思想的影響是多麽地大!好好的一個人陷入其中後願意不顧一切達到“完美身體”,無法自拔。對他們來說瘦得露骨是他們一生最大的目標,沒有“骨頭”他們就擡不起頭來見人。我也曾經玩網絡遊戲上了瘾,每天盡力逃過父母的法眼上網,一天沒開電腦就渾身不自在。所幸母親後來給電腦加了密碼,過了幾個月我才完全“康複”。

上瘾最難搞的是你要是阻止方法不當,“瘾君子”們越是無法自拔。你不僅滅不了火,反而讓它燒得更猛。我在無法開啓電腦後曾想過到網吧去,但最後取消了念頭。爲什麽會落得如此下場呢?或許是見識不夠廣吧。新加坡父母有的早出晚歸,孩子也常穿多幾層衣服以隱瞞瘦弱的身體。剛舉的那個例子是其母爲家庭主婦,再加上她有留意孩子的舉動才揭發的。青少年只看到名模“漂亮”的身子,卻沒看到他們背後付出的代價,盲目追求,而犧牲了自己的健康。

犧牲了自己的健康,我有過經驗。 剛來的時候忽略了飲食健康,上課提不起精神,無法專心,一道簡單的數學題花了好久也找不到答案。明白了,也改變了。總算知道爲何母親那麽注重營養了。

爲什麽會墜入勵瘦這種深淵?時間太多,每天上網嗎?還是生活見識少,愛好只限于電腦?有時人們似乎保守了一點兒,生活框框缺乏突破,不愛嘗試新的東西,天天呆在室內,不像我澳洲表哥,得空就滑輪、往外跑,運動多,腦子好。不是新加坡沒有更好的消遣,是少接觸,甚至不知其存在。父母也忽略了吧,天天上網不是充實生活的好方法,把精力,時間浪費在勵瘦這種事上,讓青春白白逝去。要是把這經曆花在適當的事情上,該領域說不定會突飛猛進呢。

其實勵瘦者並非僅有負面思想;他們的毅力與勇氣若應用在其他領域上必有非凡的結果。但願天下少女充實自己的腦袋,不要爲了美貌而淪爲社會渣滓。有了事物卻倒進垃圾桶;他們可知道世界有多少人爲了事物而付出汗水和代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