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Hiéq”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Hiéq”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2年12月16日星期日

槟城大山脚老街故事



没想到我的家乡竟然上了电视呵呵,里头很多我常去的地方,其中历史连我身为本地人也不知道。那儿很多战前老屋,可惜不少已倒塌,槟城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

令人怀念的战前老屋,其实当中不少设计古色古香,时代变迁,商家们买下后不少已简化。不过在槟岛还是有人住在传统,未经改变的战前老屋。羡慕~
 
他们说伯公巷一百年前竟然是个大水塘,农民交易不方便,便约好 -- 每次下山买卖时带挑担,前边放要卖的蔬果,后边放填水塘用的石头。他们就这样填了三五年,水塘不见了,真可谓愚公移山啊!

话不多说,继续往下看吧!



网站提供的简介
在每一座城镇里,总有许多经历岁月洗礼的老街,长年以来记录着无数当地人最真实的生活面貌和体 验。老街,是每一个地方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者。而在马来西亚,几乎每座城镇里最主要的老街,最初都是由华人所开辟。他们在街上从事商业活动,带动当地的发展,贡献巨大。

直到今天,在国内各州属里都留存着许多著名的百年老街。他们有的已随时代发展而换上新貌、有的 面临没落甚至将被拆除、有的依然保留最原始的面貌。无论经历多大的改变,这些老街都是当地发展历史 中不能被遗忘的重要角色,也是一座城镇最珍贵的标志和文化景色。

《老街故事》纪录片系列将寻访马来西亚各州的大城小镇,走上当地最具历史性和代表性的老街,探 讨地域特质和历史背景如何孕育了这些老街,而这些老街又如何养活了住在街上的几代华人,同时影响了 整个区域的发展。我们将发掘在每一条老街上生活和工作的华人,深入探讨他们在老街上的生存故事:他 们如何陪伴老街一同成长;他们如何见证这条老街和整个区域的改变。他们或许世代居住在老街上、或许 在这里经营着家族生意、又或许与这条街的诞生和发展有莫大的关系。透过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日常生活、 他们经营的家族老字号、他们坚守的夕阳行业、他们建立的庙宇或其他古老建设、他们世代居住的老房子 等等,我们将拼凑出马来西亚各城镇和当地人民,在时代的变迁下逐渐被遗忘的历史面貌。

为了让《老街故事》更贴近历史的原貌,我们每一集都会邀请老乡里穿街过巷,走入老店铺、老建筑、老戏院、老巴刹、老庙宇、老会馆、老书院、老学校和老义 山,讲述老树、老行业和老家族的故事,带领观众欣赏老交通工具、老声音、老音乐、老艺术、老文物和老风格之美,一起重温老街的精彩过往。另一方面,我们也 将寻找一些年轻的面孔,透过新旧世代的不同角度,展现老街的活力,记录马来西亚老街最真实的故事。 


想看看图集请点击这里


2012年10月7日星期日

隨筆22: 社會與個人

近來讀了一本書《House Rules》,其作者以描寫家庭糾紛、感情事物而成名,而這本書更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書中說的是一個家中有 Asperger's Syndrome (自閉症的一種)患者的家庭。父親因爲無法忍受照顧他那“問題兒子”的壓力而離去;弟弟因爲有他這麽一位哥哥而被朋友嫌棄。只有母親始終對他不離不棄,想盡辦法讓他過正常的生活。

書中有提過懷疑男主角 Jacob 是注射含水銀的疫苗後引發自閉症的。若事實的確如此那就太可惜了;母親因照顧他而精疲力盡,弟弟因少了關愛而偷偷闖入他人住家,企圖從觀察他人生活尋求心靈上的慰籍。我常在想,要是屋主發現了心裏肯定會做出最壞的假設,母親知道了要是不分青紅皂白便把他打罵一頓,問題自然解決不了。問題少年就是這樣來的。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自閉者的想法,也讓我認識了自己。據知自閉者無法以他人角度看待一個問題,而其世界黑白分明,灰色地帶並不存在。其實,在衆人眼中的“瘋子”只不過有與衆不同的思想。裏頭也有提過一個自閉者協會代表說:“爲什麽與衆不同就是反常?爲何說話時正視對方是禮貌而不是無禮的表現(自閉者不喜歡這麽做)?爲何大衆認同的就是正常的,少數認同的就歸爲反常?”

這句話讓我沈思了好久。

的確,個人構成了社會,社會塑造了個人。總部明白爲何西方同學之間的欺淩特別常見,還是我僅接觸到少許文章而以偏概全?青少年被社會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從一部電影“Freedom Writers”中發現美國問題少年大多是得不到社會的諒解而自甘墮落,再加上朋友的影響就開始了惡性循環,校風逐漸敗壞,進而影響更多同學。社會的認同曾經是對錯的衡量標准——絕大多數人不會贊同道德淪喪的人吧。要在社會生存就要改正自己,重新融入。可是現在社會越來越複雜,對與錯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衆人認同的也未必是正確的。

上幾天有幾位天主教朋友在面子書上談論同性戀課題;有一位同齡女生竟然發表了含嚴重歧視的評論,她年紀輕輕就把宗教的教誨扭曲得不成形,可見她對此課題了解不深,但錯誤觀念已深植締固,把我嚇壞了。要是世界上多一些這種思想,猶太人大屠殺這種事就變成“正確”的事了。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和知識的培養是刻不容緩的事,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灰色地帶中的問題待人正視,世界在縮小的當兒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究竟縮小還是增加了就看個人的行動了。

2012年8月4日星期六

隨筆 14: 勵瘦

我常到雅虎新聞網閱讀世界大大小小的奇聞,近來讀到了一篇令人吃驚的文章,說的是勵瘦族的事迹。

這些勵瘦族以“瘦”爲榮;不是正常健康的苗條,而是幹枯如柴的瘦。他們設立網站,分享名模的照片,還互相鼓勵不要進食,一個星期三餐只吃蘋果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每次“破戒”了,就要懲罰自己,引發嘔吐,直到胃裏空了才滿意。大人要糟蹋自己的身體是自己的責任,更可惡的是他們連在籍中學生也拉下水 —— 新加坡少女們也不例外。近來不少學生被家長發現沈溺于“勵瘦”活動,極力搶救,有的卻太遲了,被告知極有可能不育,此時才後悔。

我讀了不禁感到吃驚,這些微博、網站對人類思想的影響是多麽地大!好好的一個人陷入其中後願意不顧一切達到“完美身體”,無法自拔。對他們來說瘦得露骨是他們一生最大的目標,沒有“骨頭”他們就擡不起頭來見人。我也曾經玩網絡遊戲上了瘾,每天盡力逃過父母的法眼上網,一天沒開電腦就渾身不自在。所幸母親後來給電腦加了密碼,過了幾個月我才完全“康複”。

上瘾最難搞的是你要是阻止方法不當,“瘾君子”們越是無法自拔。你不僅滅不了火,反而讓它燒得更猛。我在無法開啓電腦後曾想過到網吧去,但最後取消了念頭。爲什麽會落得如此下場呢?或許是見識不夠廣吧。新加坡父母有的早出晚歸,孩子也常穿多幾層衣服以隱瞞瘦弱的身體。剛舉的那個例子是其母爲家庭主婦,再加上她有留意孩子的舉動才揭發的。青少年只看到名模“漂亮”的身子,卻沒看到他們背後付出的代價,盲目追求,而犧牲了自己的健康。

犧牲了自己的健康,我有過經驗。 剛來的時候忽略了飲食健康,上課提不起精神,無法專心,一道簡單的數學題花了好久也找不到答案。明白了,也改變了。總算知道爲何母親那麽注重營養了。

爲什麽會墜入勵瘦這種深淵?時間太多,每天上網嗎?還是生活見識少,愛好只限于電腦?有時人們似乎保守了一點兒,生活框框缺乏突破,不愛嘗試新的東西,天天呆在室內,不像我澳洲表哥,得空就滑輪、往外跑,運動多,腦子好。不是新加坡沒有更好的消遣,是少接觸,甚至不知其存在。父母也忽略了吧,天天上網不是充實生活的好方法,把精力,時間浪費在勵瘦這種事上,讓青春白白逝去。要是把這經曆花在適當的事情上,該領域說不定會突飛猛進呢。

其實勵瘦者並非僅有負面思想;他們的毅力與勇氣若應用在其他領域上必有非凡的結果。但願天下少女充實自己的腦袋,不要爲了美貌而淪爲社會渣滓。有了事物卻倒進垃圾桶;他們可知道世界有多少人爲了事物而付出汗水和代價啊!

2012年8月2日星期四

隨筆20: 阿特米斯·法爾二世

還記得我在上個隨筆中說艾歐因·寇弗是個失敗的作家嗎?我現在把話收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家。

粉絲germanmissles想象中的阿特米斯,好羨慕他的繪畫水平啊~
最近他給成名作《阿特米斯奇幻曆險》畫上了句點,追了十六年的粉絲們個個泣不成聲。完了,真的完了。這是我至今除了《遺産四部曲》外看過唯一有反傳統結局的小說。大家萬萬沒想到的是——主角阿特米斯死了,真的死了。雖然六個月後靈魂進入自己的克隆又複活了,但還是令我感到驚訝。

爲什麽這麽多粉絲會爲之瘋狂? 阿特米斯原是個冷血、殘酷的神童,爲了拯救失蹤已久的父親以慰籍因此精神錯亂的母親,十二歲的他綁架了一個女精靈荷莉·肖特,以向仙子社會索取贖金,進而展開大規模的搜索。這八部曲以幽默、嚴肅的口吻開始,漸漸發展成一個感人的故事——原來阿特米斯也有脆弱的一面。經過各種經曆,他于十五歲壯烈犧牲,爲的不再是自己、不再是金錢。

我愛此類小說,因爲一行行的文字讓我展開了驚險的旅程,猶如親生體驗,曆曆在目。這種刺激的探險不能三言兩語就說出來,非要自己來一回,才能真正體驗。我愛書就像愛舞蹈和繪畫一樣;它們帶給我的喜悅是無法取代的。或許也是我愛想象的關系吧,每次沈浸在一頁頁的故事裏,裏頭的情緒、思緒、情節全都把我給感動了。讀完一本書我可以花上一個小時呆在那兒發白日夢,深深感受故事中傳達的情感。我愛阿特米斯·法爾這個現實世界裏不存在的角色,正是這個原因。作者艾歐因·寇弗把他描述得栩栩如生;我讀了八本有關于他的小說,看著他長大,看著他改變,就像在看自己最了解的一個朋友一樣。要是我不知道他複活了,我可能還會傷心上幾個星期呢。

那,爲什麽會喜歡?因爲了解。一件事一個物一個人,你對他的了解越深、對他的愛自然無法自拔。有些瘋狂的粉絲正是這個原因時時刻刻都關注明星的舉動,而八卦新聞也是這樣産生的不是嗎?我至今 讀了十多部小說和漫畫集,就像看了十多本日記,交了十多個朋友。哈利·波特、阿裏克斯·萊德、伊拉龍、阿特米斯·法爾、這四部我最愛的小說集已畫上句點,而黑崎一護和柯南也即將離去。唉,怎麽這些作者好像要趕在世界末日前完結故事似的,人家還沒看夠呢。

很想念以前介紹我阿特米斯的朋友,也想念故校百寶箱似的圖書館有——時下流行的小說集一樣也不少。雖然阿特米斯的傳奇已沒有續集,但他將永遠烙印在我腦海裏,成爲我童年/青少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

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

隨筆 2: 華文

華文。它雖然不是全球通用的語言,卻是最多人使用的語言。我把它掌握得不怎麽好,同樣的時間英文我可以寫出雙倍的字數。盡管如此,我還是爲我懂得華文感到驕傲。

來到這兒我覺得最新鮮的事是對越南的認識。咱們獎學金獲得者當中的共同點除了是懂英文之外,就是我們都和中華文化多少都有點聯系。之前對越南的印象不多也不深,來新加坡這趟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了。我這與他們交談後才發現,原來越南語是受華文及法語的影響進而演變出來的。因此雖然發音有點差異,越南語裏其實也包含漢字。例如我有個朋友叫“Nguyen Huong Xuan”, 華語名則是“阮香春”。可惜經過洋人改革後,越南語全以拼音書寫,其中的漢字就只能在人們的記憶中尋找了。這件事讓我更能領悟到中華文化在亞洲裏那麽深遠的影響。

可惜的是,這麽一個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語言和文化似乎被一些社會看輕了。在馬來西亞大多沒進入華校的華裔子弟都不會書寫及閱讀華文,挺多會口頭上交談時使用而已。印尼與1960年代對華族作出的歧視和暴行更是證明了這一點。我班上就有這麽一個印尼華人,取的是印尼名字,說的也是印尼話,他對華文的認識就只有自己的華文名字。這還不是當代政府所逼出來的嗎?馬來群島的居民自尊挺強的,對自己的文化特別驕傲。

或許是失去認識華文這機會的關系吧,我也是如此。從小我的祖父母及爸媽對我說的都是華文,長期下來我就一句潮州話都聽不懂了。真是可惜。

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隨筆 1: 新来到

時光如流水,我還沒回神過來,兩個星期就已從新學年逝去,我也已兩個月沒回家了……

老實說,我來這兒就像一場夢,好像我一覺醒來又要回到馬來西亞上中四似的。回首看看,來到新加坡的這兩個月裏新體驗還真不少。交際廣了,文化交流也多了。剛開始了解我們之間的差異時我還挺驚奇的。或許是少見多怪吧,這些近距離交流可不是旅行就能體驗到的。這真是邁入我人生中的一個新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