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讀了一本書《House Rules》,其作者以描寫家庭糾紛、感情事物而成名,而這本書更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書中說的是一個家中有 Asperger's Syndrome (自閉症的一種)患者的家庭。父親因爲無法忍受照顧他那“問題兒子”的壓力而離去;弟弟因爲有他這麽一位哥哥而被朋友嫌棄。只有母親始終對他不離不棄,想盡辦法讓他過正常的生活。
書中有提過懷疑男主角 Jacob 是注射含水銀的疫苗後引發自閉症的。若事實的確如此那就太可惜了;母親因照顧他而精疲力盡,弟弟因少了關愛而偷偷闖入他人住家,企圖從觀察他人生活尋求心靈上的慰籍。我常在想,要是屋主發現了心裏肯定會做出最壞的假設,母親知道了要是不分青紅皂白便把他打罵一頓,問題自然解決不了。問題少年就是這樣來的。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自閉者的想法,也讓我認識了自己。據知自閉者無法以他人角度看待一個問題,而其世界黑白分明,灰色地帶並不存在。其實,在衆人眼中的“瘋子”只不過有與衆不同的思想。裏頭也有提過一個自閉者協會代表說:“爲什麽與衆不同就是反常?爲何說話時正視對方是禮貌而不是無禮的表現(自閉者不喜歡這麽做)?爲何大衆認同的就是正常的,少數認同的就歸爲反常?”
這句話讓我沈思了好久。
的確,個人構成了社會,社會塑造了個人。總部明白爲何西方同學之間的欺淩特別常見,還是我僅接觸到少許文章而以偏概全?青少年被社會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從一部電影“Freedom Writers”中發現美國問題少年大多是得不到社會的諒解而自甘墮落,再加上朋友的影響就開始了惡性循環,校風逐漸敗壞,進而影響更多同學。社會的認同曾經是對錯的衡量標准——絕大多數人不會贊同道德淪喪的人吧。要在社會生存就要改正自己,重新融入。可是現在社會越來越複雜,對與錯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衆人認同的也未必是正確的。
上幾天有幾位天主教朋友在面子書上談論同性戀課題;有一位同齡女生竟然發表了含嚴重歧視的評論,她年紀輕輕就把宗教的教誨扭曲得不成形,可見她對此課題了解不深,但錯誤觀念已深植締固,把我嚇壞了。要是世界上多一些這種思想,猶太人大屠殺這種事就變成“正確”的事了。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和知識的培養是刻不容緩的事,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灰色地帶中的問題待人正視,世界在縮小的當兒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究竟縮小還是增加了就看個人的行動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